|
考前考生的心理調適考生在考試前后一段時間里出現失眠、心悸、煩躁、頭昏、頭脹、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一些人還可能有頭痛、惡心、嘔吐、腹瀉、肢體震顫及其它癥狀。有人把考生考前的緊張及其有關癥狀統稱為考前緊張綜合征。 考前緊張綜合癥嚴重影響考生考試前后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可能使原來成績較好的考生不能考出應有水平,甚至落榜落第,也可能會使原來就很膽小的考生對考試產生一種厭惡、害怕、逃避的不良心理。怎樣預防考前緊張呢? 一是要求考生加強生理保健意識。應強調飲食的科學調理,因為心理緊張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要求吃一些容易消化、營養全面而又容易增進食欲的食物,既適當減輕胃腸負擔,又能保證供應機體豐富的維生素B、C和蛋白質、磷酯等營養素。有人建議在不影響胃腸功能的前提下,適當多吃點蛋黃等食品,有助于改善智力過程。也有人主張適當使用一些保健品,但必須因時因人而宜。亦可適當應用一些濃茶、咖啡等偏興奮的飲料,但須以不破壞考生正常生理節律為原則。 二是加強心理保健意識。心理健康不僅是心理平衡,心理狀態良好,還包括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水平良好。這就要求考生要鍛煉自己的心理適應和心理調節能力,努力使自己在面臨考試的情況下,保持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個別考生道德水平低下,考前就有準備*的思想,這顯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必須加以糾正。 三是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和娛樂。有人逢到考試就開夜車,甚至通宵不眠,或者只睡上個把小時,這個習慣很不好。人體有一定的生理節律,打破原來的生活節律是不科學的。有些考生成天忙于復習,社交活動、娛樂活動幾乎全部停止了,這樣也不好,人越是緊張,心理上越是要保持愉悅。 四是恰當的期望值。自己會考出什么樣的成績,考前要有個設想,期望值越高,動力越大,但期望值太高,脫離現實太遠,實現的可能就太小。所以確定目標也要腳踏實地,可要求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礎上考得更好一些。 五是暗示方法的應用。考生自己努力暗示自己要鎮靜,不要緊張。越是臨考,尤其是臨上考場更要加強這種暗示,要求(甚至命令)自己沉著應考,鎮定自若。別人也要盡力勸告、暗示考生不要緊張,要求考生聽父母的話,接受父母和老師的暗示(要求)。進入考場后還要接受監考人員的暗示。考完一門課,如果覺得滿意,可以多想想自己是如何考得好的,既可提高信心,也有正向暗示效果;如果覺得不滿意,則要考完一門丟一門,不要想,以免其負向暗示作用影響以后的考試。 六是敗中取勝法。由于自己成績太差,或者是復習失敗,或者是越來越緊張,許多方法都不能減輕考生的緊張情緒。與其這樣緊張下去,還不如干脆立足于失敗,作好失敗的打算,可以是全盤失敗,也可以準備部分失敗,準備部分難科的考試失敗,甚至放棄(如是可以補考的話,中考、高考當然不行),準備失敗的思想,可以減少甚至完全消除緊張,以圖能在真正考試的時候,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也可以使自己在真正的失敗降臨的時刻,有一個充分的心理準備,而不致于出現嚴重的挫折反應。 七是爭取一個寬松的社會心理環境。學校和家庭、老師和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心理壓力,不要天天跟孩子談考試的重要性,時時催逼考生復習,左一個“模擬考”,右一個“熱身賽”,不斷地排名次。這對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學生有點督促作用,而對多數考生來說是情緒擾亂劑,是考前心理能量的消耗,并不一定是好事,作為考生自己也大可不必介意,我行我素,抓緊復習,蓄積能量,準備上真正的考場。家長要少給孩子一些煩惱的事,更不宜罵孩子,打孩子,甚至以考不上將如何如何來羞辱孩子等。生活上要多關照,但又不宜過分照顧,要多給孩子一些安靜、愉快、寬松的時刻。多引導考生去回憶、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多寬慰孩子,可告訴孩子,即使考試失敗了,家庭也會寬容,父母會和孩子一道去迎接新的拼搏。對于信心不足的孩子要給以打氣鼓勵,對情緒緊張的孩子,要設法使他們松弛,父母應給孩子更多照顧、關心、體貼、幫助和鼓勵,與孩子一道戰勝考前緊張,勝利完成考試。 上一篇正面能量讓你的心靈更幸福下一篇緩解考試緊張的心理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