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癥是怎樣一種病 抑郁癥是怎樣一種病,能不能治好,這是病者首先關心的問題。有的病人一聽醫生說自己患的是抑郁癥。就大驚失色,以為患上了精神病,一切前途都完了,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理解,是精神衛生知識不普及的緣故。 郁癥在國外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據報告,其患病率最高竟占人群的10%左右,而且社會經濟情況較好的階層,患病率越高。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抑郁癥亦多見于社會層次高、經濟條件好,及處于劇烈競爭狀態中的人,因此抑郁癥的發生與社會發展狀況有密切關系。不過,據調查,在我國抑郁癥的患病率沒有國外高,究其原因,有這樣幾種可能: 1.外國人的性格偏于外向,情感容易表露,因此也容易產生情緒變化;而中國人的忍耐功夫較好,遇事能克制自己。 2.國外的精神衛生知識普及較好,有了心理障礙較少有歧視,因此有什么情緒變化,就隨時找心理醫生咨詢;在我國則尚存在較嚴重的對心理障礙者的偏見,使得有心理障礙的人不敢及時去心理醫生處接受咨詢,生怕別人流言蜚語,有損自己的前途。 3.國外的工作節奏較快,競爭劇烈,人容易緊張疲勞。競爭失敗無疑會造成情緒打擊;我國雖已開始進入競爭性社會,但“鐵飯碗”的傳統習慣依然存在,生活比較有保障,工作節奏亦遠比國外慢,因此不構成強烈的情緒打擊。 4.診斷標準的差異,國外的精神疾病分類與中國有些不同,例如有的國家取消了神經衰弱的診斷名稱,另外也不再區分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癥、抑郁性神經癥、反應性抑郁癥、更年期抑郁癥等,統統都歸到抑郁癥中去了,因此疾病的范圍就比較龐大,患病率當然也就高了。這是學術上的問題,讀者可不必過分去追根究底,當然以后的篇幅中還會作一些介紹。 敘述至此,讀者一定還不明白抑郁癥究竟是怎樣一種疾病,我國目前診斷抑郁癥有兩種含義,廣義的抑郁癥包括情感性精神病、抑郁性神經癥、反應性抑郁癥、更年期抑郁癥等;狹義的則僅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癥,本書所介紹的抑郁癥主要是狹義范圍的,同時對其他類型也會作一些介紹。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抑郁癥,這是一種預后良好的精神疾病,也就是說該疾病能完全治好,好了之后也不會有后遺癥,可以與未發病前一樣進行工作、學習和生活。不過,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癥有反復發作的可能,因此,病者應該與醫生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在上次發作好了之后,要預防以后的發作,但即使多次發作,在不發作時精神狀態仍然會保持正常,此時期稱為間歇期。 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緒高漲或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精神疾病,又名躁狂抑郁癥。有的病人反復發作都表現為躁狂或者抑郁,稱為單相情感性精神病;有的病人反復發作的表現既有躁狂又有抑郁的,稱為雙相情感性精神病,兩者在具體處理上略有差異,后者發作機會更多。 抑郁癥雖是愈后良好的疾病,但患者發病時十分痛苦,看不清自己的前途,如果又因受到傳統偏見的影響,而不及時去精神專科及早診治,拖延病情,經受持久痛苦自不待言,更可惜的是有些病者采取自殺行為而離開人間,這種病例是太多見了,作者屢聞不鮮。一般直到嚴重事態已發生了,家屬才表現出懊悔,但已后悔莫及了。對于此類預后良好的疾病,病者本人自不應毀滅自己,家屬則更應理智地對待,不失時機地請專科醫生診治,不要再在其他臨床科輾轉不已,而就偏偏不找精神科醫生,如果這樣,一旦發生了嚴重后果,家屬確實是有一定責任的。 上一篇引起抑郁癥的七大因素下一篇情感咨詢之背叛與關系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