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專家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規律人際交往是人重要的社會化過程。沒有人天生就很會說話,就會舉止得體,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你還常常為“是否說了不該說的話,犯了不該犯的錯”而煩惱,那么看看兩位心理學家是如何說的。宋振韶,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師,校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許金聲,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但常常,我們仍然會為自己笨拙的交際能力而懊喪不已。難道我們就注定不能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嗎?怎樣才能抓住人與人交往中的規律呢?也許先澄清下面幾個最簡單的問題對我們會很有幫助。 1、自我接納和接納他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那些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的人真讓人羨慕啊!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呢? 宋振韶:最好是先接納自己,先喜歡自己。比較接納自己的人不會很挑剔別人,這種人既自信,又寬容。自我接納和接納他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那些特別不能接納他人,特別挑剔、苛刻,有攻擊性,愛埋怨,討厭很多人的人,更多的時候是把自己的一種特點,自己不喜歡的一種品質,在自身上是存在的,投射到周圍其他人身上,從而不能接納這些東西。佛說:“你心中有什么,你能看到什么!边@就是心理學的投射。 2、在陌生的場合,不要期待會跟熟人相處一樣。 參加社交活動,周圍都是陌生人,感覺緊張、不自在,不敢同別人攀談,恨不能掉頭就走。這是怎么回事兒? 宋:在人際互動中,只要有人的地方,尤其是陌生的環境,每個人都會感到壓力。有人可能期望情形會跟熟人相處一樣,沒有任何困難地進行交流。這種期望本身不是特別合理,首先就要消除這種期望。另外,與人交往時,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期待,就是希望與對方有良好的互動。被動的人會擔心、猶豫;主動的人會主動地去和別人交流、溝通。 不同的人,心態不一樣。我們也需要學習一些禮儀,比如靳羽西說過:在公共場合,和別人交談時,語調放低一些,你會顯得比較有魅力。尖利的聲音會讓人不舒服。當一個男人/女人用比較平穩、聲調偏低的語調和你交談,你會覺得他/她彬彬有禮,和藹可親。女士會覺得這個男士很有魅力。 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學會用什么樣的方式表現更得體,更有魅力,更受歡迎—當然,有些是無意識學來的。 許: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緊張,你先要冷靜地觀察一下周圍人,然后靜下心來,體會那些人在想什么,為什么到這里來。你做了這個工作后,慢慢地就不害怕了。原因很簡單,剛才你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現在你是在以他人、以問題為中心,你的能量已經投放出去。 然后,找一個你覺得有感覺的人,和他/她攀談一下。要盡量談共同的話題,不要問隱私,或者自己好奇的問題。問題必須是對方容易回答的,又不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你膽小,就要強迫自己這樣做。 3、不是你接觸的所有人都會發展成比較穩定的社會關系。 因為各種機會,收到了很多名片,要不要同他們發展密切的關系呢? 宋:社會學上解釋,人都有交往需求的有限性,不是你接觸的所有人都會發展成比較穩定的社會關系。如果你把每個接觸的人都記住,都發展成穩定密切的人際關系,你會覺得特別辛苦,應接不暇。因此,并不是你接觸的人都有可能發展成好朋友,也沒有特別大的必要。在這些關系中,因為某種機緣,你會和某人在恰當的時候成為好朋友。 許:你要問問自己為什么想同他/她發展關系,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那時候你很需要幫忙,你加深關系的步伐就加快一點;如果只是想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留作備用的話,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刻意地去干什么。逢年過節,或者有事情時聯系一下就可以了。因為溝通是需要成本的。你不可能和每個人都通心。否則你會被累死。有的人說交往很重要,所以逢人就交往、就套近乎,這恰恰是不通心的表現,因為他沒有了解到別人有沒有交往的需要。因為交往也意味著你要占用別人的時間。 4、最好不要從工作關系里面尋找真正的情感支持。 工作中接觸了很多人,手機里存了不少電話號碼,但真正需要朋友的時候,卻挑不出來。 宋:因為工作原因接觸過一、兩次,并沒有建立起私人的情感,兩人沒有一起喝茶、吃飯,互相走動,所以你覺得在需要的時候,他們不能作為你的情感支持。我們最好也不要從工作關系里面尋找真正的情感支持。因為每個人的圈子、支持系統,是由多方面構成的。當然,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同事之間互相支持,遇到個人情感問題時,同事給你出出主意也可以。 除了工作關系,我們還有很多非工作關系的圈子。比如老同學、家人,是強有力的情感支持,還有網絡上發展出來的朋友,最后實在沒有辦法,找心理咨詢師也是一種支持系統。 許:交往的質量重于數量。與一個人通心,勝過與100個人不通心的交往。因為通心才意味著你建立了真正的人際關系。很多人以為拿到了別人的電話號碼就是建立了人際關系,這是錯的。真正的交往,必須有一次通心。只有通心,你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為任何人都愿意被理解,被關心,也就是被通心。 5、當情感銀行里存滿了存款,會覺得事事處處得到別人的支持。 同新結識的人,能否發展成長久的好朋友?怎樣保持友誼? 宋:朋友都是從陌生、認識、熟悉、了解到親密,這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如果你沒有認識一個人,怎么和他/她發展、建立人際關系呢?保持友誼需要投入。人際互動就相當于一個情感賬戶,有些言行會為你的賬戶增加存款,有些為賬戶欠款。比如說,有錯就道歉,及時表示感謝,會增加好感,增加存款;不道歉,不感謝,侮辱、攻擊對方,或者一味要求別人幫忙,自己不付出,都是欠款行為。當一個人的情感銀行里存滿了存款,他會覺得在社會上事事處處得到別人的支持;當情感賬戶里是赤字的時候,他會覺得無人可求。 許:新結識的人當然可以成為朋友。任何人不都是從不認識到認識嗎?反過來,長久的朋友如果不好好對待,也可能反目成仇。還是通心的交往最重要。如果朋友和老公吵架,向你傾訴,你只是花時間聽,就已經含有通心的成分。因為她那時需要找人傾訴,而你滿足了她的需要。你要耐心、專注地聽她,不要急于提建議。哪怕是作為一個忠實的聆聽者,也是非常好的一次交往,而不在于你提什么建議。聆聽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廟里菩薩的耳朵都很大,含義就是善于聆聽的人,所以佛、菩薩能夠度他人。 6、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也不能要求別人都盡善盡美。 要做到人情練達,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最應該注意的是些什么問題? 宋:有些人人情練達,那是因為他們觀察了很多人,總結出一些規則,并遵循這些規則。比如寬容對待自己,對待別人,懂得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也不能要求別人都盡善盡美。人際交往的禁忌主要是:不要過多地挑剔別人,不要在別人不在場的時候說別人的壞話。人與人之間還要保持一定距離,如同寓言故事中說:冬天的時候豪豬們聚在一起,距離太近互相扎著,太遠了又會冷。人際交往中還忌諱用老眼光看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每個人都希望每天有進步,有變化。如果總用不變的眼光看一個人,這個人在你面前會覺得很挫敗。 許:清晰自己的立場和狀態,還是要通心。不要擔心鋒芒畢露。在競爭性的環境里,鋒芒畢露,別人才記住你。如果你是一個外科醫生,怕傷害就不要動刀子了,怎么治病救人?但這是在治療關系中。一般情況下,還是不要鋒芒好。 7、人際關系因為復雜,才有無限的樂趣。 愛因斯坦說:“物理學是簡單的,人際關系是復雜的”,這豈不是讓我們很有挫敗感,干脆繞開算了? 宋:愛因斯坦這么說不一定表示他反感,“復雜”不見得不好,不一定是貶義。我們說,這個東西很復雜,但很有趣,因為它總能讓人出乎意料。“簡單”有時反而會讓人覺得單調。如果因為人際關系復雜就回避,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只要生活在社會里面,喜怒哀樂都會和能否與別人友好相處有很大關系。 人雖然復雜,但人的認識也是很復雜的,人的智慧也是很高級的。人會憑直覺和判斷來尋找和自己相似的人。不用擔心,再復雜,人也會形成印象,會有自己的認知規律,有一些對人的看法、理解,這也是人進化的過程。 許:因為復雜,我們與人相處才有無限的樂趣。如果太簡單了,有什么意思!之所以復雜,是由于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發展之中,人類也在不斷進化之中。沒有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人。人際關系的良好也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無限的過程。不要指望有某種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人際關系。 |